为什么医学越来越发达,而疾病发生率却越来越高?

2022-06-22 11:40
回顾过去50年的医学发展,很多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医药学的发展真是太快了!专家教授越来越多,诊疗大楼拔地而起,检查设备应有尽有,各级医院纷纷就位……按理说,足以应对常见疾病。但令人费解的是,比较发达的诊疗技术性却并沒有降低患者的总数,人们反倒发觉,致命性的病症愈来愈多了……
对此,来自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的临床医生尚书在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的一篇演讲——《医学不是万能的》,道出了疾病的“真相”。

医生能医好病,但却医不好命!

现在人类最大的误区,就是希望医疗能够解决一切的病痛。却忽略了——健康,要靠自己去经营的。



只治不防,越治越忙!


为此,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给出了8句关于“防病”的金言,让您有病别“盲治”。

睡眠:很多健康问题都是因为没睡好!

睡眠跟疾病的关系太大了。

长期睡眠不好是很多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发生疾病以后治疗效果不好,很重要的一点也是睡眠没有保证。

再忙碌,也不能用睡眠来换工作。尤其是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3点这个时间段,睡眠一定要保证。

这是我们人类数百万年来进化过程中,生物钟一个恒定的时间。

体重:比血脂更应该引起重视!
随时随地关心自身的体重,不必等你人体早已长胖的那时候,才想起要操纵饮食搭配。
发胖,比单纯性的血糖上升更应当造成高度重视。

大部分人存在稍微超重的问题,主要原因:一是摄入的热量过高,第二个是我们的脂肪摄入太多,第三个是盐。

我们国家定的健康标准是每天吃6克,就是每天一个啤酒瓶盖大小,但是中国人的摄入量这几年都有超过10克。

饮食:多吃蔬菜少吃外卖!
新鮮的蔬菜水果是肠胃的清道夫,都是人体更为必需的维他命。

图片


回过头看如今的人,由于工作压力太大,常常吃外卖送餐、烤串、刺激性食物,即便那样也不可以确保三餐规律性。导致原来40~60岁才容易得的胃癌,已经提早到了19~35岁。

“黄泉路上无老少”,别让人生毁在这张嘴上!

运动:腾不出时间锻炼,就腾出时间生病!

不论什么年纪,锻炼都是不能少的!

殷大奎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他每天都会专门花时间步行锻炼,每天8000到1万步,几年来已经是一种自觉行为,雷打不动,挺胸抬头,非常端正。

殷大奎强调:端正姿态是非常重要的。

人一旦上了年纪,骨质已经不像年轻时那么有硬度了,所以容易出现关节问题,容易长骨刺,总含胸,还容易影响心肺的功能。

用药:少乱用抗生素。

人应该保护自身的生态环境,生病后,不能对药物产生过多的依赖,要给摔倒的免疫力一个爬起来的机会。

人体内有一套适应宿主和外环境的微生物,比如胃肠道存在着400多种菌群,100兆的细菌生活其中,掌管着人体70%以上的免疫功能,所以要保护好自己的微生态不受破坏。

喝水:半小时喝一次水

人越老越应该重视饮水,因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稀释血液,给身体及时补水分,都要靠饮水。

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由于神经系统功能的退化,对身体缺水的敏感性降低,待感觉到口渴时,往往已经严重缺水了。

所以老人不渴也要喝水,而且多喝水不如勤喝水,少喝多次利于吸收,间隔时间为半小时。


图片

最好的医生不在医院,而是在家

图片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处方是知识。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生病了看医生只有一两个小时时间,平时还是要靠自己来把控。

自己掌握一些基本的防病治病科普常识非常必要。

家是健康阵地

人是一台有智慧和灵性的机器,一台机器要想长久的正常运行,就需要经常保养各个部件!

每天保证12种食物,每周保证25种,保证按时吃饭,不饱一顿饿一顿。

不熬夜,成年人保证每天7-8个小时的睡眠,一觉睡起来神清气爽能不健康吗?

好心情是健康前提

养生先养心,保持心情的平和。这也许很难做到,但至少是在脑子里有这根弦,能时刻提醒自己也是好的。

“百病生于气”,很多疾病就是爱找生气、愁虑的人。

据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90%的疾病都和精神压力有关。生气不仅对身体有影响,对心脑血管、神经系统都会造成巨大冲击。

这种冲击跟地震一样,来得很快,但修复却很困难。

遇事不怒,遇事不愁,想得开,放得下,始终保持心情的平和,学会把控好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