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肠道菌群,是随着年龄而变化的。婴儿在刚出生时,体内是无菌的。但在出生2-4个小时后,随着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就会有微生物进入身体定居繁殖。在人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都有细菌的身影。据估计,在人的肠道中栖息着大约500-1000种细菌,数量约有100兆。这些细菌按性质可以分为有益菌、中性菌、有害菌三类;按寄居性质可以分为“常驻菌”(即原籍菌)与“过路菌”两大类。
原籍菌:原籍菌是在人体长期“居住”的细菌,在肠道初期菌群演替中就能定植,在其成年期时都是持续保持较多的数量,并和这个部位的上皮细胞紧密相连的。这种菌种在人体状态正常的条件下,是对人体的健康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的,也是肠道最可靠的保护屏障。如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短双歧杆菌、发酵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人体中的原籍菌的形成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进行的长期选择及适应而形成的结果。
与原籍菌相对的是过路菌,无法定植伴随着肠道蠕动很快被排出体外。这些细菌在某个特定部位中的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很不稳定。一旦数量占优势,就会对机体健康有害。如肠道中双歧杆菌就是原籍菌,铜绿假单胞菌就是外籍菌。
只有真正定植的益生菌,才能在人体内繁殖并产生健康作用。
1.当菌株从健康人的肠道中剥离出来以后,也脱离了原有的生存环境,空气中的氧气、水分等,能直接导致菌株的死亡。
2.“靶向定植”不单单是为了是菌株能够耐酸、耐碱、耐氧、耐水,还能使菌株到达肠道以后更好地定植与繁衍。
3.“稳定性包埋”给菌株穿上了保护衣,更加保障了菌株的活性与到达后的定植率、繁衍能力。
我们都知道人体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更知道益生菌对人体微生态平衡的意义,所以,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补充益生菌了。